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 置 >>> 首 页 >> 信息与外语系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院办 发布时间:2016/8/10 9:57:11 点击次数:1479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一、单位基本情况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面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培养有思想、有技能、懂管理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现开设建筑工程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和服装工艺等16个专科专业,同时还开设日语、韩语、电子技术等20余个短期培训专业,年培训各类技术工3000人以上。学院与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合作关系,为学生打造国内国外双向就业的绿色通道,是我省唯一一所毕业即可直接到国外发达国家高薪就业的高职院校。学院是全国出国就业扶贫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农村户口家庭困难学生每年可额外享受2500元涉外职教专项补助;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特色示范校,坚持“国内上学+国外就业+回国创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得的了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是中韩雇佣制赴韩国就业考试中心和人才派遣基地,学生毕业可直接赴韩国高薪就业,年收入十万元人民币以上。

自创办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五大特色”办学理念,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一是思想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二是技能教育让学生有一技之长,终身无忧;三是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四是创业教育圆学生创业梦想;五是国际就业为学生架起通往国外高薪就业的桥梁。近年来,先后有3270多名回国学员投资创办了商店、酒店、工厂和农场等实体,带动了8万多人脱贫致富,正可谓“换了脑子、挣了票子、建了房子、办了厂子、富了村子”。信阳涉外学院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方面闯出了一条中部地区依靠自身力量谋发展的新路子,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一座在国内学习专业技术、到国外就业、再回乡创业的立交桥和快速致富的高速路,在全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4年,学院被省政府确定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2008年,被商务部确定为河南省唯一赴韩国就业派出基地;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涉外劳务扶贫培训试点单位,被全国总工会认定为“全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 2012年,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外派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 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和常务副主任王国良先后来我院视察,高度评价学院的涉外劳务工作,认为学院的出国扶贫培训开创了中国扶贫开发的新模式。2013年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出国劳务扶贫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职业教育品牌特色建设院校”。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院视察,要求我们把涉外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向全省、全国推广,以带动更多青年出国就业和回乡创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张怀西,历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卢展工、郭庚茂等领导先后来学院视察,对学院的涉外职业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报业集团、河南电视台、新县电视台,众多媒体对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涉外职教模式做了大量宣传报道,“信阳涉外”职教品牌享誉全国。

二、院校2015-2020年规划

(一)发展总目标

  建立一所条件优良、定位准确、行为规范、特色鲜明、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把学校建设成为在河南省内水平一流、在中部地区地位重要、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影响力较大的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1、办学规模发展目标:

在学院现有主体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自考本科教育,寻求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实现多形式、多功能、多元化办学,确保规划期间学生规模逐年稳步递增。现有在校生规模(现1200人)逐年增长: 2016年在校生人数达到2200人,2017年在校生人数达到3300人,2018年在校生达到4500人, 2019年在校生 6000人,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8000人。到2020年末,新县校区全部工程建设完毕。

2、保障措施

1)加大办学资金筹措力度,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新校区建设。

2)将学院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依靠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增加学院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3)采取与境外、国内联合办学和国内校际合作办学等形式,拓宽办学空间,增强办学实力,改善生源结构。

4)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学院品牌,加强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社会声誉,确保生源数量和质量

(二)校园校舍建设规划  

学院新县校区总占地450亩,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起止年限2011年至2020年,现已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一期工程含教学楼一栋、教师公寓楼、学生宿舍楼各三栋,实训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66000平方米,到2020年末二期工程实现完成再投资1.5亿元,完成实训楼、图书馆、教学楼等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可同时容纳10000名在校生。为了搞好我院的新县校区规划,经过反复论证和充分研究,在基本建设上拟实施超前投资和滚动发展战略,所需资金通过社会融资和学院自筹等多种方式解决50%,请求国家支持50%,使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保证学院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更多的贫困家庭通过出国迅速脱贫致富。

1、新建校舍场地主要项目计划投资一览表(2015-2020)

序号

用途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金 额(万元)

实施年度

1

教学及辅助用房

教学楼

76165

4500

2016-2020

2

图书馆

17890

800

2016-2020

3

招生办公楼

5630

320

2016-2020

4

商务中心

6495

550

2016-2020

5

活动中心

11596

600

2016-2020

6

实训中心

11596

750

2016-2020

7

体育馆

6435

420

2016-2020

8

附属设施

2312

230

2016-2020

9

传达室

161

10

2016-2020

10

生活用房

教工住宅

63448

3200

2016-2020

11

学生宿舍

62370

3200

2016-2020

12

学生食堂

及后勤服务

7465

420

2016-2020

 

合    计

271563

15000

 

 

2、基础建设及辅助设施:

道路及广场面积:46903平方米,相关辅助配套设施,共计划投资500万元;

 3、实训实习设备:

根据所开建筑、机械、农业、焊接等专业,共8000人实习实训用设备,计划投资1500万元。

4、图书及多媒体设备:

满足学院教学需求,计划投资500万元。

 三、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

1、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

我院现有局域网信息点总数达600多个,入网计算机1000多台,校园网的用户达1000人以上,覆盖了学院的全部办公、教学区域、学生公寓和家属区,实现了光纤接入,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系统。同时,我院与中国移动合作,实现部分办公、教学区域、学生公寓的无线接入,实现校园办公的自动化、网络化。学院的每个教室将安装多媒体数码投影机、教室信息化讲桌、闭路电视投影接口、70英寸投影屏幕等设备。校园局域网络联通每个教室,随时都能够链接到我院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能够保证学生随时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根据学院的现状和建设规模,学校已建设好三个中心(180m2)五个学生电子阅览室(500m2)。系部内采用二层交换机,中心机房为一级交换机,能够及时的保证网络联通。图书馆与超星公司合作,购买了二十二大类图书分类中的部分图书,其中与我院专业有关的专业数字图书20多万册和大量的论文、视频教学资源。在搭建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网络教学课程建设等方式积累了相当数量、不同种类的教育教学资源。

2、我院校园网建设的规划综述:

1)在新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全面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充分考虑校园网的容错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将采用技术成熟、先进可靠的千兆以太网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和链路聚合技术(LAG),校园网核心传输速率10G,主干传输速率1G/10G,实现1G/10G到楼宇、100M/1G到楼层、100M到桌面,向广大用户提供高速网络服务。逐步提高出口带宽到1000M,电信出口由现有的200M拓宽到1000M。在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严密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确保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保证校园网的稳定运行,使校园网成为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主要增加入侵检测设备,建立日志审计系统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2).校园网的应用系统建设 。在完成“网络办公系统(OA)”和“校园一卡通消费系统”的同时,继续做好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其它子项目的建设工作,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校园卡管理子系统、科研管理子系统、学生工作管理子系统、资产设备管理子系统等。

3)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是推动教育技术普及与应用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教学校区多媒体教室建设,新建多媒体教室50间以上,确保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50%,争取90%的课室建设成具备现代监控管理手段的多媒体教室大力改善教学环境,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4)教学与学习平台建设。将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虚拟教学实验室,拟购置精品课程开发制作工具软件,计划建设网络课程100门以上,其中校级精品课程50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

5)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建设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心,提供数字期刊查询服务,实现我院的网上图书馆与超星、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司的对接。

(二)课程开发、特色专业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

学院的专业设置紧盯河南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重点打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工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焊接技术等四大特色专业,突出外派出国、回国创业的特色。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工作。2015年,学院通过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院校验收,学院在四大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对外服务等方面均已达到既定目标。

1、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先后对河南省40多家汽车、服装、建筑、机械加工等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相关行业就业岗位、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制订了“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课程体系着力构建三个平台:第一平台为综合素质平台,目的是为学生日后持续发展提供潜力;第二平台为职业能力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知识;第三平台是岗位技能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岗位典型技能,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2)探索工学交替实践教育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密切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实践教育才培养模式。学生每个学期在学校完成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平台的学习后,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然后回到学校进行职业岗位典型技能的培养,最后一学期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最后回学校进行技能考核,从而实践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3)推行任务驱动、导向式项目教学模式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制订项目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取任务驱动、导向式项目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2、特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2015-2020年,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集院、系之力,在资源分配上适当倾斜,再建设3-4个左右特色明显、体现我院办学水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能够对全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优势专业群;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学院专业建设工作,完善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  

2)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  

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体现以职业技术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二是建立并完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产学相结合的新路子。三是加强课程、教材的基本建设,健全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四是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五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进行项目化教材建设

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特点,自建校以来我院就注重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紧紧围绕“诚信、助人、主动、改进”的校训和“让人满意我愿成”的核心价值理念,将学生“符合企业需要,符合客户需要,符合个人发展的需要”作为思想教育的目标,以思想教育专题“听写谈行”、“三对照”和“待提高学生转化提高”为主要教育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由“农民”到“工人”的转变,由“工人”到“创业者”的转变,成为有思想的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经过四年的探索和改进,我院独立开发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成功讲坛”课程体系运作模式日趋成熟和完善,成为学院的五大特色教育之一,受到河南省教育厅和省内外高校的高度肯定和赞扬,2014年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

四、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 校外培训

一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各系部每学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周1次、寒暑假(各30天)去相关行业一线交流学习、培训,连续五年内累计达到两年以上在相关行业一线参加实践工作的经历,以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二是学院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职高专院校进修,或者利用寒暑假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三是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学院给予一定奖励。

2、校内培训

一是充分发挥“校内”培养的作用。加强各专业教学研究活动,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进行传帮带;建立校内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二是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在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在晋升职务、工资晋级、评选先进等方面优先考虑。

2020年,学院计划投资2000万元用于教师的引进、培养及工资福利等,专任教师总数将达到350人,逐步使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达到40% 以上,每个高职专业配备5-8名副教授(教授),争取“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达到60%以上。

五、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学院现有农业、经济、建筑、机械和服装五大类共16个高职专业和20多个技能实训、实习基地。其中,技能实训场所11700平方米,建筑培训车间2个,服装工艺培训车间2个,校内服装生产企业1家,汽修、焊接培训车间5个,校内汽车驾驶培训学校1家,农业种养殖实训基地3个,培训仪器设备总值1729万元,能充分满足各工种培训服务要求;依靠学院市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可为建筑、服装、汽修、现代农业等职业近40几个工种提供技能培训、鉴定服务。2015年,县政府扶持20万元建成了远程电教室,实现学院与哈焊所同步上课。投入50万元建成韩国语考试中心。还计划再投资650万元,建设容纳30家企业入驻的电商服务平台,正在装修施工中。

2015-2020年学院规划投资750万元建设服装、焊接、汽车等综合实训中心楼一栋。保证每个专业都具备实验实训条件,一半以上的骨干专业至少建立1个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中心。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情况

1、组建全省性涉外职业教育集团。由我院牵头的豫南涉外职教集团于2013年6月开始筹备,2014年3月获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目前签订合作协议的有86家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实现了教学、招生和就业联动。

2、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2013年元月开始启动,2013年底建设完成。现已与中国机械研究总院、中国十七冶集团公司、中国三建、韩国三星、日本大三集团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3、成立由我省服装、机械、农业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校内各专业专家教授共同组成信阳涉外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自2013年6月开始筹建,于2014年2月完成。

4、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产教结合、产教互动”。学院首批引进服装和汽修两个专业的相关企业入校,课程设置紧紧围绕企业生产需要进行,实现“产教结合、产教互动”。2013年元月开始,学院投资260万元,与香港忆星服饰股份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吉星服饰有限公司,打造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吉星服饰有限公司于2013年9月正式竣工投产。2013年4月,学院又依托汽车专业,成功申请开设二级驾驶员培训学校,已于2014年8月开始正式招收学员。7月2日我院与中国十七冶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在我院设立教育中心将于7月24日挂牌。

5.开展“订单培养”,让学生学习就业实现无缝对接。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需求,学院陆续开设了服装系“忆星”班、经济系“新亚”班、农业系“若叶”班,机械系“中冶班”和“哈焊班”,日语“大三”班、韩语“雇用制”班等。让学生自进校开始就实施“订单培养”,实现“毕业即就业”,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6、工学结合,与鑫海湾大酒店、天鹅湾国际大酒店、羚丽服饰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灵活多样的工学交替。

7、顶岗实习 ,所有专业顶岗实习都在6个月以上,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在50%以上。

七、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培训情况

1984年以来,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省、市县各级财政、扶贫部门的帮扶下,根据县情实际,依托国家扶贫政策支持,认真实施“雨露计划”,大力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通过30多年的积累,总结出了一条“职业培训+国外就业+回国创业”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村贫困青年筑起了一条转思想、学技术、快就业、能创业的致富高速路,让许多贫困青年迅速实现致富梦想!许多贫困青年通过自己创业,又带动了周围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涉外技能培训帮助贫困青年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农民到工人的转变;由工人到创业者的转变。派出的目的地由国内转向国外,派出方式由间接外派到直接外派,培训层次由短期培训到技能型、创业型学历教育。学院的涉外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可观的经济效益

学院的涉外劳动力转移、培训起步早、培训严、素质高,在日、韩、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强,学院是河南唯一中韩雇佣制赴韩国就业人才派遣基地和考试中心,派出渠道稳定,分别在韩国、日本、新加坡设立有办事处,人员出国收入高,速度快,国外用人订单供不应求。截止目前,已先后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人员3.2万余人次,年输出规模稳定在1600人以上,常年在外达6000人左右,年创外汇7100多万美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2%,累计创汇8亿多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提升了人口素质

第一,实现由贫困农民到现代工人的转变。涉外培训,针对当代一些贫困家庭的青年工作马虎、吃苦能力差、团队精神不强等不适合企业及城市集体生活的缺点,我们坚持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注重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突出训练学员良好的思想习惯、互助精神、创业意识和就业技能,提升每名学员的自信心。经过独特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学员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很受国外企业欢迎,贫困青年自信心明显增强。“诚信、助人、主动、改进”的新县劳务品牌得到日韩新三国国际知名企业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学员供不应求。韩国三星建设集团、日本大三集团等200多家客户长期来新县招工。中建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等30多个优秀的外派公司把信阳涉外学院确定为派遣基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特色培训让广大农村贫困青年实现了由农民向技术工人的重大转变,青年也由此获得了好的工作环境及待遇,也由此获得了挑剔的外国人的尊重。不少日韩漂亮的姑娘嫁给了我院毕业的小伙子。

第二,实现由工人到创业者的转变。大批学员跨出国门,漂洋过海,打“洋”工,挣“洋”钱,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挣得了第一桶金,有了钱,银行亲朋也敢贷款,这样,回国后纷纷投资二、三产业,大大推动了非农化、城镇化进程,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引导回国学员正确理财创业,学院专门成立了回国人员创业指导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为回国人员搭建创业平台,积极引导回国人员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了贫困农民增收,带动了当地经济和谐发展。至目前,新县通过涉外技能培训出国务工再回国创业的贫困青年,创办建筑、建材、装璜等企业以及开办日韩风格酒店、农家饭庄3200多家,发展大棚蔬菜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32个、农业生态园区25个、规模养殖场68个。

八、其他情况

1、十三五期间,我省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贫困农民的脱贫,而许多家庭唯一的资源就是人。因此帮助贫困家庭青年就学、出国是他们快速致富的较好途径。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出国扶贫示范基地,2015年,新县已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涉外职业教育不仅符合国家扶贫攻坚和职教攻坚规划的政策要求,又造福广大贫困家庭,由于学院地处县城,如没有稳定的编制保障,无法吸引高学历的专业教师来校任教,而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关系学院教学质量和学院特色涉外职教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豫政办〔2011〕30号转发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领域意见的通知,对社会资本一次性投资规模较大的,政府可给予所办学校一定的资金奖励,并可为其选派一定比例的在编教师予以支持。因此恳请省编办领导重点扶持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帮助解决财政供给教师编制60名左右,加强涉外学院师资队伍,或采取变通的办法支持新县职业教育发展,为学院涉外职业教育提供稳定的师资保障,让我省更多贫困青年享受到涉外职教成果,帮助贫困家庭迅速脱贫

2、为进一步扩大涉外职业教育辐射面,学院计划投资3亿元扩大规模,建成容纳8000人的新县校区,每年派出3000人左右。现已完成投资1.5亿元,计划2020年完成总投资。还将根据国外先进大生产的要求,提升实训设备档次,购买国外先进生产相配套的实训设备、仪器仪表和电气化车床,扩建实训车间、教室,加强校企联合,注重培训实践型人才。为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学院收费标准设置较低,学院收入根本无法保证学院正常运转,吉星公司每年得补贴数百万元,而吉星公司收入连年减少,加之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学院建设资金非常困难。恳求政府能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学院更多支持。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7月26日

友情链接:教育部商务部经济合作司河南教育厅新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ひびきの协同组合イケダヤ(株)韩国人力工团日本友好组合日本大三SIS组合
Copyright (c) 2012-2013 www.xyswx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出国一站式服务:北京走出趣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376-2798366 地址:河南省 新县 红龙大道 邮编:465550 电子邮箱:shewaizsb@163.com

豫公网安备 41152302000017号

豫ICP备11012727号